吸聲降噪原理和設計
文章出處: 人氣:發表時間:2014-03-30 18:39
吸聲降噪原理和設計:
在室內利用吸聲材料或懸掛的空間吸聲體吸收聲能以降低噪聲,是建筑環境噪聲控制技術的一項重要措施。隨著吸聲材料及其結構形式的發展,吸聲降噪技術在工業與民用建筑噪聲控制中的應用日益廣泛。
吸聲降噪原理:
吸聲降噪原理主要是通過提高室內平均吸聲系數,減弱反射聲的能量,以達到降低室內噪聲的目的。其效果取決于所用吸聲材料的聲學性能、吸聲面積、房間原有的吸聲條件以及接收點與聲源的距離等因素。在室內聲場中,直達聲能與反射聲能相等的點到聲源的距離稱室內聲場臨界距離D。式中R為房間常數;Q為聲源指向性系數。在小于臨界距離的范圍內,吸聲降噪措施作用不大。在大于臨界距離的地方,所獲得的吸聲降噪量ΔLp為:
上式可近似計算為:
吸聲降噪原理
式中 R1、R2,峞1、峞2,A1、A2和T1、T2、分別為吸聲處理前后的房間常數、平均吸聲系數、總吸聲量和混響時間。
吸聲降噪的設計:
吸聲降噪的設計步驟為:
①實測室內原有噪聲級和噪聲的頻譜特性,確定高聲源一定距離點的容許噪聲值,從而求得所需的吸聲降噪量;
②實測或計算吸聲處理前室內平均吸聲系數和房間常數;
③計算吸聲降噪處理后的吸聲系數和房間常數;
④選擇合適的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,作出室內吸聲設計,使之達到所需的平均吸聲系數值。
①實測室內原有噪聲級和噪聲的頻譜特性,確定高聲源一定距離點的容許噪聲值,從而求得所需的吸聲降噪量;
②實測或計算吸聲處理前室內平均吸聲系數和房間常數;
③計算吸聲降噪處理后的吸聲系數和房間常數;
④選擇合適的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,作出室內吸聲設計,使之達到所需的平均吸聲系數值。
在吸聲降噪工程中選擇材料時,除考慮降噪效果外,還應注意防火、防潮、防腐蝕等工藝要求,并兼顧通信、采光、照明、裝修等要求。
實例 如在一個 1080米2的大型冷凍機房的屋架下懸掛32塊5.2×2.2米、厚7.5厘米的板狀空間吸聲體,吸聲板面積為366米2,相當于機房面積34%,可使中頻混響時間由5秒降到 1.7秒,噪聲降低5分貝。又如在一個3000米2的大面積機械車間上空垂直懸吊530塊吸聲板,相當于車間面積的40%,可使車間內噪聲由原來的94.6分貝降到85.2分貝,并降低了車間噪聲對外界環境的影響。
實踐表明,吸聲降噪效果一般為3~5分貝,較好時可達6~8分貝,通常均比計算值略低。若吸聲處理后室內總吸聲量提高7~10倍,則可獲得8~10分貝的降噪效果。當室內吸聲降噪量達5分貝以上時,主觀感覺上即可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。由于吸聲材料只能降低反射聲,不能降低直達聲,而且吸聲降噪效果與吸聲材料用量也不成正比關系。因此,在吸聲降噪設計中必須注意技術經濟效果。如:使室內吸聲后的平均吸聲系數控制在0.2~0.5之間;使吸聲處理前后總吸聲量的比值至多不超過10;對大片墻面可作補釘式吸聲處理;在聲源區域作局部強吸聲處理;對大面積車間盡量采用懸掛空間吸聲體等。必要時還可以結合考慮采取隔聲、消聲等綜合措施。